新華社“雪龍2”號10月23日電 特稿:從長城站到羅斯海新站——中國前35次南極考察回眸
新華社記者劉詩平
10月22日,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107名考察隊員搭乘“雪龍”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(fā),奔赴南極大陸。這次,“雪龍”號有了一個新伙伴——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“雪龍2”號,15日從深圳出發(fā)首航南極。
從1984年首次南極考察至今,35年來,一代又一代中國考察隊員奔向最遠的南方,從“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”到“認識南極、保護南極、利用南極”;從“向陽紅10”號科考船首航南極到“雪龍”號和“雪龍2”號破冰船“雙龍?zhí)綐O”;從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南極洲上空飄揚到考察站建立在南極冰蓋之巔……中國進入極地考察大國行列,并向強國邁進。
10月22日,“雪龍2”號航行在太平洋上。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
遙遠的存在:一座座考察站在南極建成
1984年12月30日,是中國南極考察史上的一個重要日子。這一天,中國首次將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洲的大地。
“隊員們歡呼著、歌唱著,激動的心情難以用語言表達。幾代人的夢想在這一刻變?yōu)榱爽F(xiàn)實,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、激動萬分!”首次南極考察隊隊長郭琨回憶說。
停在南極中山站附近的“雪龍”號(2018年12月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
一個多月后,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——位于西南極洲南極圈外的長城站順利建成,揭開了我國建設南極考察站的序幕;1989年2月,在東南極洲拉斯曼丘陵上,南極圈內(nèi)建起首個中國的考察站——中山站。
“選擇在中山站建站,除了因為能在這里開展多學科的南極考察和研究之外,還能由此進入廣袤的南極內(nèi)陸。”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說。
2009年,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在冰穹A地區(qū)建成我國首個南極內(nèi)陸考察站——昆侖站,實現(xiàn)了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由南極大陸邊緣向內(nèi)陸的戰(zhàn)略跨越。
5年后,位于中山站和昆侖站之間的泰山站竣工,魏福海出任泰山站首任站長。
“建長城站時,隊員們在風雪交加中跳入寒冷刺骨的海水里搭建登陸碼頭,這一感人畫面深深印在我腦海里?!币咽堑?6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的魏福海說,南極前輩的感人故事,激勵著年青一代不畏艱險、繼續(xù)前進。
如今,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——羅斯海新站正在建設之中。
10月22日,“雪龍2”號航行在太平洋上。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
艱難的旅程:“海陸空”裝備科學考察
“14年前,冰蓋隊成功登頂冰穹A,國歌在冰蓋之巔響起,五星紅旗迎風飄揚。那一刻,挑戰(zhàn)極限的激情,夢想成真的興奮,至今讓人心潮澎湃?!敝袊鴺O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說。
參加過首次南極考察且還在遠征南極的隊員、“老南極”吳林告訴記者,因為南極考察充滿危險,首次南極考察出發(fā)前,隊里曾特意準備了15個專門裝遺體的黑色拉鏈袋,“我和隊友將它們扛上了船。我將身上僅有的500元錢交給了熱戀中的女友,悄悄簽下了‘生死書’。”
首次南極考察時,“向陽紅10”號科考船第一次穿越“魔鬼西風帶”,與狂風巨浪搏斗七晝夜,讓吳林知道了什么叫“驚濤駭浪”。
第5次南極考察隊首次前往東南極洲建設中山站時,“極地”號抗冰船上的考察隊員同樣經(jīng)歷了九死一生:進入“魔鬼西風帶”時,大浪滔天,萬噸巨輪似一葉小舟,被海浪拋上拋下;在南極冰區(qū)航行時,抗冰船被冰撞出漏洞,隨后又因達克爾冰川發(fā)生特大冰崩而受困。
10月22日,“雪龍2”號航行在太平洋上。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
1994年,“雪龍”號破冰船開始承擔極地考察重任,至今已完成22次南極考察任務。其中,第30次南極考察途中,“雪龍”號成功營救俄羅斯“紹卡利斯基院士”號上被困的52名乘客,出色完成國際救援任務。
“南極考察現(xiàn)在有‘海陸空’全方位提供助力,不僅有極地考察破冰船和內(nèi)陸車隊,同時購置了固定翼飛機‘雪鷹601’號?!敝袊鴺O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說。
驚喜的發(fā)現(xiàn):科學研究結碩果
“回首35次南極考察,登上南極洲,登頂冰穹A,能力建設不斷增強,我國南極事業(yè)已進入立體考察時代。在南極地區(qū)系統(tǒng)開展多學科考察和研究,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?!睏罨莞f。
“到第一線承擔任務,吃別人不能吃的苦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,是我在從事南極冰川學研究時的信念。”有著10次南極考察經(jīng)歷的孫波談及首次登頂冰穹A時說。
正是通過冰雷達對冰蓋結構的精細探測,揭示出南極冰蓋的起源與演化的過程,孫波發(fā)現(xiàn)了冰穹A是南極冰蓋的一個重要起源地,在國際期刊《自然》雜志上發(fā)表了研究成果。
“雪龍”號在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冰上卸貨(2018年12月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
就南極陸基研究而言,35年來,我國開展了一大批涉及國際南極科學研究前沿的項目,并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。秦大河橫穿南極的雪冰環(huán)境研究、普里茲-格羅夫大地構造演化研究、南極隕石回收與研究等,均獲得了國際一流的科學成果。
南大洋研究同樣在一些領域邁入了國際前沿,如南極大磷蝦基礎生物學研究方面,解決了困惑國際學術界多年的大磷蝦年齡判斷指標問題;普利茲灣及其以北洋區(qū)的水團與環(huán)流研究,為國際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目前,我國極地科學基礎研究已確定極地冰蓋不穩(wěn)定性和海平面變化、南大洋環(huán)流變化及其全球效應等6大優(yōu)先領域。人們期待,隨著“雙龍?zhí)綐O”的展開,我國科學家在這些領域的創(chuàng)新研究取得新突破,為認識南極、保護南極、利用南極做出新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