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化黑茶,因其茶汤透明洁净、口感醇厚回甘、香气浓郁清正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安化黑茶品种众多,其中属千两茶最为讲究。2008年,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它不仅是一味日常饮品,也是一种文化,更是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的“黑色宝藏”。
在内蒙古,羊肉可以被制作成各种味道的美食。蒸、炖、烤、包、涮……每一种制作方法都能让羊肉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,这是羊肉的魅力所在,也是人们追求美味的动力所在。石头当火,羊肚作锅,羊肉在这样不一样的烹饪器具中展现出独特的味道。
当古色古香的街道响起穿梭的脚步声,冬日的暖阳唤醒熟睡的忻州古城,城里的手艺人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期待中迎来新的一天。天然染色技艺——草木染传承人赵慧的一天从染布开始。赵慧是第一批入驻忻州古城的非遗传承人,2020年2月,她的工作室正式挂牌“忻州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”,她也将贫困群众的手工艺品带到了古城。
莜面是阴山特产,由莜麦加工制作而成。是独具边塞风味的传统小吃,也是当地各族人民的主要食物,民间自古传颂“阴山莜面甲天下”。位于阴山北麓武川县所产的莜面,是阴山莜面中的极品。这种流传了几百年,最普通、最简单的食物,既是当地人口中“妈妈的味道”,也是众多外地人口中的“内蒙古味道”。
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路溪镇,盛产莲藕。到了冬天,还有不少挖藕人在藕田里繁忙劳作。嘉鱼莲藕口感香糯,可以制成藕汤、炸藕丝、藕圆、桂花糖藕等,成为当地传统的农家食单。为了促进莲藕产业发展,嘉鱼县的莲藕加工厂保留传统特色,开发出不同品种,将家乡的味道推向市场。
苍天般的阿拉善,是一方令人向往的五彩斑斓之地。大自然将最夺目的颜色挥洒在这里,不仅描绘出气象万千的壮美景观,更孕育出丰饶的各色物产,成为淳朴勤劳、热爱生活的阿拉善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食材。一锅色泽黄亮油润、香气氤氲扑鼻的黄焖羊肉,正是偏爱羊肉的阿拉善人,引以为傲的家乡美味。
《世说新语》中,有齐国张翰“见秋风起,因思吴中莼菜羹、鲈鱼脍命驾便归”,辞官回乡的典故,莼鲈之思,遂演变为思乡之情的代名词。在冷水镇八龙村老许家的农家乐,有一道借用“莼鲈之思”寓意的菜品:莼菜鱼片。它用的莼菜,是当天采摘的,烹饪装盆之后,叶形完整,最大程度地保存了植物胶原物质,一筷入口,鱼肉的鲜嫩,混合着莼菜的爽滑,足以唤醒你对乡野田园最柔情的记忆。
安徽怀远县素有“石榴之乡”的美誉,当地种植栽培石榴的历史悠久。“春花落尽石榴开,阶前栏外遍地栽;红艳满枝染月夜,晚风轻送暗香来”。这是古人赞美石榴的佳句,也是怀远石榴带给人们的幸福味道。
湖南省武冈市,有着“卤菜之乡”的美誉。在品类繁多的武冈卤菜中,卤铜鹅是其中的代表。武冈卤铜鹅采用山奈、公丁、草果、陈皮等三十余味药材,用卤鼎熬制成的卤水反复浸煮,直至药卤渗透食材的每一道脉络后晾干,再经十几道精细工序制作而成,肉质鲜嫩细腻、鲜香入味,深受食客们的喜爱。
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“眼睛”,它不只是典雅的装饰品,更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。邹双印、邹双勇兄弟俩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。如今,年近六旬的兄弟俩成为“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”省级非遗传承人,在继承传统的匾额书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,独创“勾形刀法”。运刀如下笔,把书法作品的形神意势、原作的艺术神韵,通过刀刻逼真再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