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深圳2月18日電 題:一張小卡片背后的“深圳溫度”
新華社記者周科
“您在家里不是隔離,而是戰(zhàn)斗?!?/p>
海樂社區(qū),陳女士正在為一家人準備午飯。她的身后,蔬菜袋上還沾著雨滴,里面的一張小卡片露出“頭”來,其中一句問候,暖意融融。
從湖北荊州返回深圳,她一度害怕被當作“另類”。歸途中、入城口、小區(qū)里……她謹小慎微。
歸來的內心反差,不止如此。
“抱歉,打擾了……”接通電話的那一刻,陳女士釋懷了。自我隔離期間,社區(qū)醫(yī)生每天例行的電話問詢,都從一句“道歉”開始。她多日來的“擔憂”化為泡影。
小區(qū)圍合封閉、密切接觸者及疫區(qū)發(fā)生地來深者一律居家隔離、住宅小區(qū)和城中村憑證進出……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后,深圳防控舉措頻頻“加碼”。同時要求,貼心服務到位,主動關注被集中隔離、治療人員的家庭成員需求,讓疫情防控更有“溫度”。
大年初一,從湖北黃岡急匆匆趕回深圳的周女士,家里除了缺米、油、蔬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外,還多了一件煩心事。
“女兒身體長了水痘,全身乏力,吃飯也沒有胃口。”居家隔離的她憂心忡忡。
情急之下,她撥通了金石雅苑小區(qū)的物業(yè)電話。“沒想到,我說的藥,工作人員全給買回來了?!敝芘空f。
一個個感人的“深圳故事”在上演。
一盤蘿卜、一份青菜、一碗雞湯。河東社區(qū),大年三十從湖北返回的彭先生一家四口,吃了多年來最“清爽”的一頓年夜飯。
“還有半個月,怎么辦?”居家“醫(yī)學觀察”的一家人出不了門。
焦慮之余,一條條微信來了,一個個電話也來了……
“放了點菜在你家門口,記得取哦?!薄斑@是我家鄉(xiāng)的土特產(chǎn),你們嘗嘗。”“有困難就打這個電話,我們24小時在線”……
“感謝你們,冰箱都快裝不下了,你們不要再送來……”彭先生一個勁地給大家打電話。
書法、瑜伽、舞蹈等直播課,防病毒知識問答……疫情期間的龍華區(qū)北站社區(qū),一系列線上文娛活動持續(xù)開展。
“隔離的生活,需要增加一些趣味?!北闭旧鐓^(qū)黨委書記何新生說,直播課程已開設17場,累計參與472人次。
從分享居家經(jīng)驗、對接各類需求到跑腿代買服務、心理咨詢疏導,深圳為隔離人員帶來濃濃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