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? 題:資源變資產 農民成股民——部分地區(qū)完善產權制度推進農村改革試點觀察
新華社記者李勁峰、姜剛、方問禹
激活主體、激活要素、激活市場,是實現鄉(xiāng)村振興的重要渠道。記者采訪發(fā)現,一些基層地區(qū)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,圍繞農民承包地、宅基地、村集體建設用地“三塊地”穩(wěn)步推進改革,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,實現鄉(xiāng)村興旺、農民增收。
資源變資產,“三權分置”賦權活權
隆冬時節(jié),山雪皚皚。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(qū)龍崗鎮(zhèn)國石村梅大姐高山生態(tài)農場卻是一派繁忙景象,設施建設如火如荼。
經過20多年耕耘,農場主梅慧琴在臨安流轉土地、建起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超過了300畝,隨著“梅大姐”品牌逐漸打響,卻苦于沒有資金擴大生產。
不久前,梅慧琴憑著剛領到的新版《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》,在銀行辦理抵押貸款100萬元資金,解了燃眉之急。她說:“承包地確權,承包到期后再限延長30年,鄉(xiāng)村振興一系列政策讓農場主敢貸款投資,銀行樂意抵押放款。”
長久以來,農民對承包地、宅基地只有使用權,流轉抵押受限,資源“沉睡”,無法充分發(fā)揮價值。近年來,多地探索承包地、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,通過確權辦證為賦權、活權鋪平道路。
湖北省宜城市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中,成立不動產登記局對宅基地確權登記發(fā)證,對全市11.24萬宗宅基地開展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,發(fā)放不動產權證書5.7萬本。
宜城市小河鎮(zhèn)高莊村養(yǎng)殖戶熊興林拿到農房不動產權證后,馬上找銀行抵押貸款10萬元,用于擴建豬舍、購買飼料。熊興林說,過去農房不能抵押,傳統三戶聯保只能貸到3、5萬元,確權發(fā)證后農房價值就體現出來,“擴大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后,去年賣出第一批生豬純利潤就有兩萬元”。
權屬可變現,打通有償退出渠道
一年多前,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鎮(zhèn)劉沖村村民張統知家搬到集中安置點。他說,新房建房成本8萬多元,老房子享受宅基地有償退出政策,每平方米補償70元,共補償2萬多元,加上房屋補償13萬多元,如此下來不僅沒掏錢還有余錢。
金寨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鄭漢濤介紹,金寨縣啟動實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來,整合捆綁宅基地改革、易地扶貧搬遷等多項扶持政策。截至目前,金寨縣已騰退復墾宅基地約3.8萬畝,2萬余農戶自愿申請有償退出宅基地、搬入新居。
目前,全國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已拓展到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(qū)。中央一號文件明確,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、宅基地使用權、集體收益分配權,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。這意味著大量進城落戶農民可通過轉讓實現資產變現。
土地是農民的“命根子”。武漢市黃陂區(qū)在探索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中,明確不以土地為生存條件的農戶能退,單一依靠土地生存的農戶不允許退出;自愿退出承包經營權的,每畝一次性可獲補償款43050元/畝;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后,農民社保、醫(yī)療、教育等相關政策一律不變。
黃陂區(qū)農委副主任任永華說,經過前期宣傳、申請、審核等程序,目前試點的三里橋街沿堤村共有121戶自愿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協議,退地總面積490余畝。
農民成股民,集體經濟做實做大
從家里拿出“壓箱底”的股權證,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吳萬榮臉上笑開了花。股權證上印著:7名成員,持有4935股,“有了這個紅本本,我們全家都是股民了”。
被譽為“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”的小崗村,在2016年被確定為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村。村集體成立股份合作社,以現有經營性資產和部分品牌折算的無形資產,打包折算為3026萬元,以占股49%與村里企業(yè)合作經營,按4288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折成等額股份、量化到人。
鳳陽縣農委農經站副站長魯玉核說,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賦予成員對集體資產的占有、收益、管理、監(jiān)督、有償退出、繼承等權能。經初步核算,去年小崗村集體收益大概150多萬元,人均可享受分紅約350元。
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為城鄉(xiāng)要素自由流動、平等交換打下堅實基礎。隨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破題、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,農民變成“股民”,正享受越來越多的改革紅利。
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(zhèn)素有“木業(yè)重鎮(zhèn)鋼琴之鄉(xiāng)”美譽,全鎮(zhèn)年產鋼琴5萬多臺。位于洛社鎮(zhèn)砂村的“全國農地入市第一拍”,解決當地鋼琴產業(yè)升級的用地之困,也帶動建起一座“鋼琴小鎮(zhèn)”。
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,做大做實村集體經濟。集體建設用地出讓前,砂村村民每股股權價值為5500元,地塊入市收益返還后,每股價值增加到8000元,增幅達到45%。德清縣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已入市1035畝,成交金額2.21億元,其中集體收益1.8億元,惠及農民超過10萬人。
-
“反向春運”漸成潮流 你愿意這樣過年嗎?
2018-02-08 08:27:27
-
從“偷菜”到“養(yǎng)蛙”,中國白領的十年孤獨
2018-02-08 08:44:30
-
除了祭灶,小年還有什么習俗?
2018-02-08 08:40:56
-
90后春節(jié)消費習慣解析:當共享生活成為時尚
2018-02-08 10:05:50
-
2018年金融市場,資本未必會逐步流向美國
2018-02-08 08:44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