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: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——農(nóng)民攝影家趙文嶺和回民支隊的故事
新華社記者 梅常偉、王瑤
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期而至,河北省獻縣苗莊村村口的水泥路變得濕漉漉的。
這樣的天氣沒法下地干活,很多難得閑下來的村民選擇懶懶地睡上一覺,也有些人喊上左鄰右舍,泡一壺香氣騰騰的茶,在家里聊天、打牌消磨時光。
今年62歲的趙文嶺是舍不得這樣休閑的,不到外地尋訪拍照的日子,他總是喜歡靜靜地待在家里,給那些慕名來參觀的人留著門,順便整理整理照片,寫寫馬本齋和回民支隊的故事。
算起來,趙文嶺拍攝回民支隊,已經(jīng)拍了整整27年了。
?。保梗福鼓?,喜愛攝影的趙文嶺花1000塊錢買了臺相機,還專門報名上了函授培訓(xùn)班。沒想到,在寧夏打工時,他拍的第一張照片就入選當?shù)禺媹笈e辦的攝影展,這讓趙文嶺進入工作人員的視野。
第二年年初,畫報需要一組反映馬本齋家鄉(xiāng)變化的照片,大家想到了趙文嶺。3月,當春風裹著暖意喚醒華北大地,柳條開始抽出鵝黃色嫩芽的時候,趙文嶺挎上相機,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本齋村。
拍攝很順利,更難能可貴的是,趙文嶺見到了4位健在的回民支隊老隊員,聽他們講馬本齋、講回民支隊、講打仗的事。他決定用自己的相機做點什么,留住那些正在老去的英雄。
追尋的足跡,就這樣開始了。
?。玻岸嗄陙?,他從冀中平原拍到祁連山脈、從黃土高坡拍到江南魚米之鄉(xiāng),走遍了大江南北,走訪拍攝回民支隊的老隊員,還有他們戰(zhàn)斗過的地方,相機用壞了十幾臺。
1993年清明,趙文嶺聽說了馬本齋的弟弟馬進坡的下落,就借錢買了膠卷、車票,著急忙慌地趕到石家莊拜訪。可沒想到,馬進坡已經(jīng)去世了。
慶幸的是,馬進坡留下許多珍貴的遺物,馬本齋全身像瓷畫就是其中之一。趙文嶺如獲珍寶,白天到馬進坡家中和有關(guān)地方采訪拍攝,晚上就在華北烈士陵園馬本齋墓前的松樹上睡一覺。
在石家莊4天時間,他只花了7塊錢。
?。玻埃埃赌辏w文嶺幾經(jīng)周折,在最低氣溫達零下35攝氏度的中蒙邊境線上,找到了回民支隊的血脈——駐新疆某部的一個邊防連。
在那里,趙文嶺給戰(zhàn)士們講馬本齋的故事、講回民支隊打過的仗,還跟戰(zhàn)士們一起為祖國站崗。
“在連隊感覺很親切、很踏實,就像回家了一樣?!彼f。
這些年,趙文嶺還搜集到了回民支隊隊員的入黨轉(zhuǎn)正表、職務(wù)胸章、用過的針線包,都捐獻給了馬本齋紀念館。
“這件事從一開始,就沒有停下來的可能了?!壁w文嶺說,“那些東西如果沒能記錄下來,我會覺得自己有罪?!?/p>
王文進是趙文嶺拍攝的年齡最小的回民支隊隊員。照片中,王文進滿頭銀發(fā),雙目有神,他用兩只手同時比劃著,嘴里的話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照片中迸出來。
“他13歲就參加了回民支隊,15歲時在一次戰(zhàn)斗中立功,火線入黨?!壁w文嶺說,那一仗發(fā)生在1939年,馬本齋兵走奇招,不把部隊埋伏在高大的玉米地,而是低矮的豆子地,讓敵人放松警惕,消滅了敵人19輛汽車。
2006年,趙文嶺輾轉(zhuǎn)找到王文進時,他還能騎自行車去集市上買東西。可現(xiàn)在,王文進已經(jīng)走了好幾年了。
事實上,趙文嶺拍攝過的138位回民支隊隊員,都已經(jīng)先后離開人世了。但他們的故事,趙文嶺都記在心里,片刻未敢忘記。
白玉峰,1939年6月參加回民支隊,突圍負傷后躲在老百姓家中養(yǎng)傷。日偽軍瘋狂搜查傷員,當?shù)卮迕窬驮谧鎵炁酝诹艘蛔賶?,打通墓碑底座當透氣孔,3名傷員在墳里埋了7天,最終全部得救。
張剛劍,曾任回民支隊參謀長。趙文嶺去了3趟四川,打了幾百個電話才找到他。遺憾的是,張剛劍那時已經(jīng)陷入昏迷,只字未說。
“以前總擔心找不到他們,或者找到了沒時間去拍,現(xiàn)在卻是一個也找不到了。”說話時,趙文嶺神色凝重,語氣中滿是感傷。
馬本齋紀念館內(nèi)展陳的許多照片,都是趙文嶺拍的。每當有人參觀,講解員總會停下來,講講他拍的那座紀念碑的故事。
那是位于深澤縣城的回民支隊烈士紀念碑,最初由日軍所立。
?。保梗矗澳辏保痹鲁?,馬本齋率部與敵人在深澤縣激戰(zhàn)。日軍不僅調(diào)兵增援,還用飛機進行掃射,回民支隊血戰(zhàn)四晝夜,兩度攻入城內(nèi),將敵人逼入絕境。
當回民支隊完成任務(wù)撤出陣地后,日軍把回民支隊陣亡戰(zhàn)士的遺體埋于城東,豎了一塊木板,上書:“回民支隊戰(zhàn)死者之墓”,以表達對回民支隊英勇戰(zhàn)斗精神的敬畏。
后來,當?shù)卣诖嘶A(chǔ)上重修,就有了現(xiàn)在的紀念碑。
“一支連日本鬼子都尊重的部隊,我們不管到什么時候都不能忘?!壁w文嶺說,只要自己還走得動,就要繼續(xù)拍下去……